NBA的分手,都有一套烂俗且雷同的流程。

1994年安芬尼哈达威用场均16分6.6助攻开始了自己的新秀赛季,比他早一年入行的奥尼尔已经29+11,所有人都一边吹捧便士灵动的球风并顺便八卦他们的空接组合能让奥尼尔在职业生涯结束时扣碎多少块篮板。(奥兰多在欢呼!)

94年夏天他们疯狂补强,换走了没什么用的斯凯尔斯,召唤了格兰特(奥兰多A了上去!),于是他们打进了总决赛,并把尼克安德森的罚球表演秀变成了那年唯一的亮点(奥兰多躺下了!),面对尴尬的光头,我们说:没关系,就当给年轻交了学费。(奥兰多在展望!!)

1996年他们厉兵秣马,带着上一个赛季的羞耻经历刷新了队史胜场记录,奥尼尔更是在东部第二轮像一条被打过激素的鲨鱼一样对着芝加哥挑衅(奥兰多又A了上去),然后在东部决赛被虐的像一个只会跳广场舞的大妈被迫在格莱美上献舞(奥兰多又躺了),球迷和管理层只用了七秒就瞬间忘记了他们去年还认为年轻是可以原谅的,变得在连年的失败面前多愁善感惊慌失措。

球迷们开始问自己:“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管理层也变得多愁善感,“我们应该两个人都留下吗?他们真的兼容吗?如果不兼容,是该留下奥尼尔还是留下便士?”

球员们之间开始争风吃醋,角色球员需要更大的合同和更多的轮换时间,明星年轻人们在意彼此的球队地位和谁更受主场球迷欢迎,然后,贱兮兮的媒体将会登场,他们有一堆办法来挑拨离间。譬如争论谁才是系列赛连续出局的罪魁祸首(鲨鱼罚球太烂!),在电视节目上大声嚷嚷 “你们是没有未来的!”,又或者开始大肆捧一踩一,把年轻核心的对比摆上台面(便士其实比鲨鱼强!)。

当这系列的精神污染伴随着不能赢球的苦闷,再配上一点愚蠢到会当面说出“我们怕给你更多的钱会让便士不高兴”这种台词的管理层,以及傻逼到会办一份“鲨鱼和便士你们更爱谁”民调的当地报纸,奥兰多职业篮球的灭亡就水到渠成了。

这些年里我们总听到有人在指责奥兰多的选择或者用修正主义为他们辩护,但其实,这个选择原本就不该发生。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社媒时代里的精神污染比二十年前强上一个三次方。

这简直就是76人正在经历过程的翻版。

一两次让人沮丧的出局,常规赛偶尔显露的厌倦和疲态,球队急于兑现天赋不断把选秀权当成使用权一年半年的即战力,球迷们开始质疑甚至在某些场次给予嘘声,媒体开始嚷嚷西蒙斯其实是比恩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