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应该是对身高要求最高的运动之一了,不过并非所有篮球运动员都是动辄2米的大汉。NBA最有名的“小虫”蒂尼·博格斯就只有1.6米,站在赛场上的他就像“小矮人”一般,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发挥。在中国女篮,也曾有这么一位队员,人虽小,却有着满满的能量。替补奇兵

曾经的女篮国手丛学娣,1963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是山东莱阳。她从小就喜欢打篮球。虽然她的个头不高,但是凭借着出色的篮球技术入选了上海青年队。1.66米的她凭借着出色的投篮技术、高命中率和灵巧的跑位,在篮球场上翻江倒海,教练们也喜欢这个用脑子打球的女孩。不出意外,丛学娣顺利进入了上海女篮一队。

进入上海女篮一队的丛学娣,渐渐地被球迷们所熟知。在全国女篮联赛中,丛学娣表现出色,在1984年和1985年两度拿下联赛亚军,并入选最佳阵容,获得了“全国最佳投手”的奖项。

丛学娣的精彩表现自然吸引了国家队的注意,于是在21岁时,她被国家队教练通知入队,拿到了洛杉矶奥运会的门票。此时的丛学娣怎么都不会想到,她会这一届奥运会一战成名,被无数球迷追捧和喜爱。

中国女篮奥运会首战面对澳大利亚,开局便4-12落后,处境不利,心急如焚的主教练杨伯镛决定给年轻的丛学娣一个机会,希望她能够帮助中国队反败为胜。在丛学娣替补上场后,她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紧张,反而是敢打敢拼、越战越勇。

丛学娣很快通过就娴熟的运球、精确的传球,串联起了球队进攻。最终,中国女篮以67-64逆转对手,收获开门红。本场比赛丛学娣拿下了8分4篮板6助攻,成为了中国队取胜的“替补奇兵”。而自那场比赛开始,丛学娣晋升首发,她辉煌的国家队生涯就从此刻起航。

丛学娣的“一战成名”并不是偶然,她投篮的姿势很特別,是双手在胸前向上推球投篮,非常精准。再就是她在练习传球时,是带着墨镜练习传球的,练习用余光来判断其他球员的跑位,练投篮是用布来挡住前面,靠判断篮筐的位置,来进行投篮训练。所以丛学娣日复一日刻苦训练,终于收到了回报。巾帼不让须眉

说到丛学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郑海霞。郑海霞是国家队的主力中锋,高达2.06米,是出了名的女篮巨人。而1.66米的丛学娣在她身边,就像是小孩子一般。虽然两个人身高相差悬殊,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们之间默契的化学反应。

丛学娣是国家队的大脑和组织核心,身材矮小的她在长人队里毫不怯战,反而发挥出快速灵活的特点,一次次精准地将球传到郑海霞等内线手中。郑海霞再利用出色的身体和转身为中国队砍分。两个人是中国女篮出了名的“黄金搭档”,这对最佳拍档曾分别在第23-25届奥运会获得第3名、第6名、第2名。

在汉城奥运会上,中国队发挥并不理想。1989年的时候,丛学娣也曾一度退役,准备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但是当中国女篮需要她时,少帅李亚光的一句召唤,丛学娣毅然决然地选择复出,重新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中。

丛学娣因为身体状态的下滑,不得不参加了“集中营式”的训练。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她一直咬牙坚持。她希望能为中国队赢得更多的荣誉,她决不退缩。皇天不负有心人,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丛学娣表现非常出色。

她在中国女篮39分狂胜古巴女篮的比赛上得到了20分,并且两分球和罚球的命中率都是100%,三分球的命中率也达到了63%,是该场比赛中效率最高、发挥最出色的中国球员。

最终中国队在决赛不敌独联体队,获得奥运会亚军,也创造了中国女篮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载入了中国篮球乃至世界篮球的史册。火线复出的丛学娣,完成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教练生涯

1993年,丛学娣再次宣布退役,退役后的她依旧心系篮球。她治下的上海女篮,亦重振辉煌,在1996年拿下乙级联赛冠军,重返阔别已久的甲级联赛。1999年,她还被评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这对于跟随国家队征战多年的丛学娣来说,是一份莫大的荣誉。

2014年,丛学娣开始接手中国女篮国青队,那时她已经从上海女篮主教练位置上退下来许久。当时上海女篮没钱也没外援,队员打联赛也没多大动力。而辞去主教练后,丛学娣在市体育局下属的备战办工作,成了“上班族”,也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总算过了两年轻松日子。

但是丛学娣的心思一直没有离开过篮球,后来她接受了篮协领导的邀请执教国青队。这也让她成了“候鸟”,每年基本上都是冬训结束后快过年了才能回上海。但是丛学娣依然无怨无悔。

在国青队主教练位置上,丛学娣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女篮后备力量的窘境:“很难想象,在U18这个年龄段,以全国女篮各俱乐部梯队为选材基础,居然选不出完全合格的12名球员,实在是无人可选。”

这反映出了中国女篮早已经今非昔比,至于如何让中国女篮重现辉煌,丛学娣给出了答案:“只有真正安心搞好青训,把女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做扎实,中国女篮才有重现辉煌的那一天。”